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拉开帷幕,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和共病研究院李为民院长的提案主题是《关于建立「四早」防控体系,提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水平》。他指出,吸烟、大气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导致我国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然而,由于疾病症状隐匿、不典型,加之患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认知度低、自我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当前我国呼吸慢性病防控存在「三高三低」的典型问题,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与之对应的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规范治疗率,给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卫生系统均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总患病人数约1亿人,是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外的第三大死因。 据调查,70%-80%慢阻肺与吸烟有关,吸烟开始年龄越早、吸烟越多、吸烟时间越长,患病率越高,吸烟20包/年以上的人群,患慢阻肺的概率是不吸烟人群的2-3倍,桂林市每年每10万人里就有41.5人死于慢阻肺。
一、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英文简称“COPD”),是一种以气道和肺部炎症为主要发病机制,引起气道和肺部结构改变和粘液纤毛功能障碍等病变,最终导致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在内)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是COPD的三大主要症状。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
引起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可概括为个体易感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肺生长发育,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和低体重指数。随着年龄增加,肺的自然退化,慢阻肺的患病率增高。环境因素包括烟草的使用,燃料烟雾,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感染和慢性支气管炎等,其中,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环境致病因素,其会永久性地损害肺内气道,引发慢阻肺。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危人群
慢阻肺的高危人群是35岁及以上人群伴有慢阻肺主要症状,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接触史,生物燃料烟雾接触史,慢阻肺家族史。
四、如何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阻肺病早期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的症状,当患者出现气短等症状时,往往肺部已经受到严重损伤,因此,早期发现慢阻肺病十分重要。如存在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反复呼吸道感染,或有慢阻肺病的危险因素接触史,应尽快到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诊断。
目前肺功能筛查是诊断慢阻肺病最容易、最经济、最准确的方法,“一吹一吸”间可帮助患者明确慢阻肺病诊断及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
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
(1)稳定期治疗:
a.主要是长期家庭氧疗:
①Pa02 55≤mmHg或Sa02≤88%,有或没有高碳酸血症。
②Pa02 55 ~60mmHg,或 Sa02<89%,并有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或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0.55)。
③用法: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流量为1.0~2.0L/min,吸氧时间>15h/d,目的是使病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 Pa02≥60mmHg 和(或)使 Sa02升至90%以上。
b.支气管扩张剂。
c.糖皮质激素。
d.祛痰药。
(2)急性加重期治疗:
a.最主要的也是首选:控制感染治疗。
b.支气管扩张剂。
c.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氧浓度=21+4×氧气流量)
d.糖皮质激素等。
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吸功能锻炼
(1)缩唇呼吸方法:用鼻吸气,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在不感到费力的情况下,自动调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缩唇程度,以能使距离口唇30cm处与唇等高点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每天3次,每次30分钟。
(2)腹式呼吸方法:患者取立位,体弱者也可取坐位或仰卧位,上身肌群放松做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气时尽力挺腹,也可用手加压腹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
为了提高临桂地区防病能力,避免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建议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除烟酒、坚持服药,避免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的吸入;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