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发布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外科 >> 疼痛科 >> 科室发布 >> 正文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完成首例吗啡泵植入手术

来源:袁振宇 发布时间:2020-06-09 作者:袁振宇 点击:

   2020年5月30日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团队在DSA手术室完成首例鞘内吗啡泵植入手术。这标志着桂医二院疼痛科在核心技术上又迈进一大步,同时为广大癌痛、难治性疼痛带来福音!

据悉,患者胃癌数年,在今年年初发现肝脏、肺部多发转移,上腹疼痛剧烈,彻夜难眠,每天要大量口服180mg吗啡,外加每日肌注吗啡镇痛,仍不能达到满意镇痛,生活质量非常差,痛不欲生。最终,患者及家属协商后,同意采用目前国际上成熟先进的吗啡泵为患者镇痛。鞘内吗啡泵植入后,经调试,给予患者蛛网膜下腔给药,每天仅需要吗啡0.4mg即可达到满意镇痛效果,吗啡副作用明显减少。

大部分晚期癌症患者并发全身剧烈疼痛,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抗肿瘤治疗的信心,耗竭了病人的体质,使其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力迅速降低。国际上,晚期癌痛病人的镇痛治疗和抗肿瘤治疗处于同等重要位置。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镇痛能明显增强患者体质、免疫力,提高患者抗肿瘤治疗的信心,能数倍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让患者无痛苦“带癌生存”。

              

目前我国晚期癌痛的治疗以口服或肌注吗啡为主,但镇痛效果差、副作用多,无法为晚期癌痛患者提供良好镇痛。鞘内吗啡泵植入术最大的优点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少,适用于所有经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及药物疗法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癌痛和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

那么,什么是鞘内吗啡泵植入术

鞘内吗啡泵

鞘内药物输注泵植入术(中枢靶控输注系统植入术)是国内外镇痛领域的领先技术-------将镇痛药物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断疼痛信号经脊髓向大脑传递,直接作用于疼痛—神经传导通路,从而提高吗啡等强镇痛药的治疗效果。

此技术特点

① 镇痛效果良好;用药量不到静脉用药的1/100,口服药量的1/300,大大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

② 一旦植入终身受用;

③ 体积小巧只有纽扣大小手术创口非常小。植入体内后,癌痛患者再也不需要大量口服吗啡等镇痛药,术后病人可运动、洗澡,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从心态上使患者对生活重燃信心,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吗啡泵输液港和手术切口图

是不是所有的疼痛患者都可以做鞘内吗啡泵植入术?

疼痛科负责人葛鹏飞医生说,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疼痛用药首推还是口服,鞘内吗啡泵植入术的主要适应症为其他方法无法缓解的癌痛部分严重且多种方法无法缓解的痛性疾病,如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FBSS)、骨质疏松性疼痛、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幻肢痛、残肢痛糖尿病引起的顽固性肢端痛等。

并非每个癌痛病人都适合鞘内吗啡泵手术,在病人选择这一镇痛治疗之前,需要到疼痛科门诊就诊,进行评估,要先做镇痛药物测试,以观察患者对镇痛药物反应,在确定镇痛效果良好且无严重副反应后,方可进行鞘内吗啡泵植入术。

鞘内吗啡泵植入术与传统口服注射镇痛有什么区别以及注意事项

常规口服镇痛药物是先经消化道吸收—肝脏、血液循环—大脑这两道“门槛”到达脊髓起作用每道“门槛”都只有部分药物可以“通过”。虽然口服大量镇痛药物,但最后到达作用部位:大脑、脊髓的量极小,以吗啡为例,口服吗啡300mg,相当静脉注射给药100 mg,硬膜外给药10mg,而最后到达大脑、脊髓大约只有1mg的吗啡!

而鞘内吗啡泵则直接作用于脊髓和大脑的吗啡受体,直接绕过消化道吸收—肝脏、血液循环这两道“门槛”,因此用药量仅为胃肠外用药的1/100,口服药量的1/300,大大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而且可以根据病人疼痛的程度调节给药剂量非常方便

                   

DSA下定位鞘内吗啡泵导管已经放置到预定位置

     

葛鹏飞主任为患者植入鞘内导管


上一条:有一种痛“说”不出来,与医生交流靠写纸条……

下一条:手掌多汗,你可能患上手汗症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