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发布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职能科室 >> 医院感染管理科 >> 科室发布 >> 正文

关于猴痘这些知识您要知道

来源:医院感染管理科 发布时间:2023-07-11 作者:医院感染管理科 点击:

一、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既往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目前全球已有112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并出现人际间传播,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2023年6月以来,我国多地报告猴痘病例。

二、猴痘的传染源及传播方式

感染猴痘病毒的非洲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多种猴类和猿类)和人是主要传染源。目前认为病例出现症状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前具有传染性。

人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孕妇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婴儿。

三、猴痘的潜伏期及临床表现

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发病早期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部分患者可出现脑炎、支气管肺炎、呕吐、腹泻等并发症。其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自限性疾病是指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够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靠自身免疫就可能痊愈的疾病。例如大家最为熟悉的感冒,水痘就属于自限性疾病。自限性疾病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治疗,及时的治疗能有效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传染性。对于免疫力低下者而言,即便是自限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也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四、如何辨别猴痘皮疹

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呈离心性分布,数量从数个到数千个不等,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直径约0.5-1厘米,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4周,可遗留红斑、色素沉着或瘢痕。

                                         不同阶段的猴痘(图|深圳卫健委)

五、猴痘的治疗方法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在2-4周内自行消失。

(一)对症支持治疗

1. 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 体温高者,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予解热镇痛药退热,但要注意防止大量出汗引发虚脱。

3. 保持皮肤、口腔、眼及鼻等部位清洁及湿润,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皮肤,以免继发感染。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予镇痛药物。

(二)并发症治疗

1. 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结果加以调整。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2. 出现角膜病变时,可应用滴眼液,辅以维生素A等治疗。出现脑炎时给予镇静、脱水降颅压、保护气道等治疗。

六、公众如何预防猴痘

1、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性接触、特别是男男性接触具有较高的风险。避免与疑似感染者发生亲密接触。若出现不明原因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可疑症状,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接触史,尽快落实诊断治疗。

2、出入境人员要密切关注猴痘疫情信息。前往猴痘疫情流行地区要做好个人防护,不要直接接触当地野生动物,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3、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用肥皂水或手消毒剂清洁、消毒双手。

 


上一条:国家卫健委:9月20日起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

下一条:医疗废物警示标识规范使用攻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