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邓奶奶(化名)想不到,一顿“野蘑菇”,让她在鬼门关上转了一圈。半个月前,她突然昏倒在地,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采用ECMO技术成功抢救了她的生命。
一顿“野蘑菇” 住进“ICU”
10月12日,一名神志昏迷、呼吸困难的患者被紧急转运到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排除脑血管意外风险,患者被送至重症医学科。“患者情况紧急,我们给予心肺复苏、心脏电除颤等多项抢救治疗,但患者恢复窦性心律的时间仅仅几分钟,之后多次室颤发作,近1个小时的抢救时间里,予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对患者心脏电除颤多达20次!超大剂量升压血管活性药物作用下,血压仅维持在40/20mmHg。”重症医学科主任骆雪萍回忆起当时情况,还记忆犹新。
病情危重,生命危在旦夕。骆雪萍立即组织ECMO团队会诊和病情综合评估,结合心电图及心肌酶等检查指标分析,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肌炎导致心律失常、频发室颤。
不是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肌炎、也不是脑血管疾病,是什么让患者情况如此危机?原来,邓奶奶在一周前自行食用了“野菌”,食用后出现了胸闷、恶心、呕吐及腹泻症状。
据了解,蕈俗称蘑菇,“毒蕈中毒”指食用毒蘑菇而发生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综合邓奶奶的情况,“毒蕈中毒”导致心律失常、频发室颤可能性大。
命悬一线 ECMO团队技术来“护航”
“重症超声评估显示患者心脏收缩功能极差,严重心源性休克,只有尽快实施VA-ECMO才能保存一线生机。”骆雪萍说到。
据了解,ECMO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就是在“新冠肺炎”救治中,被誉为重症患者的“救命神器”。它能为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提供呼吸及循环的支持,为患者的器官功能恢复赢得宝贵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黄帆主治医师与患者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及预后情况后,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仅短短30分钟穿刺组的血管穿刺操作便成功置管,护理团队装机、预充管路等工作有条不紊的完成,连接动静脉管路……开启VA-ECMO支持治疗后,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至100%,循环趋于稳定。心脏跳动微弱,心脏收缩功能差,予股动脉穿刺置管,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心脏功能支持治疗。重症医学科全力抢救,血管外科、检验科、输血科、放射科、B超科等科室积极配合,体现了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多学科协作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实力。
由于ECMO技术的实施需要非常精细化的管理,科室专门成立ECMO管理小组,安排骨干力量轮流看护病人、管理ECMO机器,经过近5个日夜的坚守,邓奶奶终于迎来生命的曙光。经过精心的救治与护理,邓奶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神志逐渐清醒,恢复自主呼吸,心功能也逐渐恢复正常,10月24日,她成功撤离呼吸机并拔出气管插管。目前,各项生命体征稳定。
据了解,ECMO是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代表着一家医院,甚至一个地区的危重症急救技术水平。早在2018年,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始成立ECMO团队,先后派出多名骨干成员外出进修学习ECMO技术,重症医学科用ECMO不仅成功救治心跳骤停患者,还救治了多例重症肺炎患者。“生命重于泰山,重症医学科团队将不断前进探索,加强学科建设,拓展业务能力,规范诊疗行为,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向重症医学高精尖核心技术方向发展,努力为桂林及周边地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骆雪萍表示。
(文/黄帆 秦紫霞 图/黄帆 编辑/秦紫霞 审核/周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