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分钟很短暂,但对于一个心脏骤停的人而言,每一分钟都异常珍贵。8月29日,短短一小时内,朱林(化名)经历了从一个正常人到心脏骤停的过程,当晚他出现3次室颤,每一次都惊险万分。秉承对生命的敬畏,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内科(综合)等各科室的医护人员们坚持绝不放弃的信念,一次次与死神搏斗,一次次将他从鬼门关拉回。在58天里,三个科室的密切配合,与疾病进行了“马拉松”赛跑,最终创造了一个个的“奇迹”,让这个本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病人成功度过危险期,重新站了起来,最终顺利出院。
面对患者的衷心感激,他们坚定地说:“为每一个生命争取生存的机会,是医者不变的初心。”
(小标)从摔倒到心脏骤停:生死1200秒
如果给朱林再选择一次的机会,他一定不会选择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出门。因为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摔倒,让他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8月29日下午,阳光灿烂,朱林向往常一样回家,阳光有些刺眼,晒得他睁不开眼,一不小心,他摔了一跤,就再也站不起来了。“感觉脚没有力气,怎么也使不上力。一站起来就摔跤,反复摔了三次。”朱林回忆道。感觉不对劲的他,赶紧打电话叫附近上班的姐夫来帮忙,在姐夫的搀扶下,朱林被送往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
而这,并不是朱林首次感觉身体不舒服。就在三天前(8月26日),他已经感觉脚有些无力,但40岁的他身体一直很好,所以他并没有在意。
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生给朱林进行了初步检查,朱林觉得自己除了脚依旧无力外,和正常人几乎没有区别,依旧谈笑风生。急诊科医生将朱林转入了神经内科继续救治。虽然朱林精神状态很好,但医生坚持建议,朱林需要进行进一步详细检查。于是,朱林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住院观察。“当时他的精神状态很不错,我们还商量出去打个饭,入院观察一晚,明天就出院了。”朱林的妻子朱丽(化名)回忆到。
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朱丽打饭的间隙,躺在病床上朱林突然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刚刚还在说话的人,不到十分钟就心脏骤停。真是吓得我不行”朱丽至今无法忘记当晚的情景:6个医护人员们接力进行心肺复苏和按压,为的就是给朱林再争取多一秒的抢救时间。重症医学科值班医师杨文成接到抢救的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朱林床边,立刻为其心肺复苏,开放气道气管插管……时间一分、一分钟地过去,可朱林的心跳仍未恢复,朱丽有些奔溃,但杨文成医师却没有放弃,他继续实施胸外心脏按压,继续为其进行抢救。终于,抢救了近20分钟后,朱林的心跳恢复了。
看着丈夫的心电监护从直线有了丝丝跳动,朱丽喜极而泣。但朱林的自主呼吸仍然微弱,杨医师没有丝毫放松,立刻决定将朱林转入重症医学科抢救。
此时,在抢救朱林时所抽血的检验结果出来了:PH 6.8(正常值7.35—7.45 mmol/L),血钾1.49mmol/L(正常值3.5—5.5 mmol/L),提示严重酸中毒、严重电解质紊乱---严重低血钾。“当时,我们初步考虑导致患者心跳骤停的原因就是严重低钾血症。”重症医学科科室主任骆雪萍说到。
(小标)ICU的44天:“我们决不放弃他”
进入重症医学科的那天晚上,朱林反复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室颤,抢救时间也一次比一次长。每次室颤出现,都牵动着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心。守在重症医学科门口的朱丽说,那是她这辈子最难熬的夜晚,她不断打电话给亲朋好友,许多亲友告诉她,情况很严重,没什么希望了,要做好心理准备。但看着医护人员们匆忙抢救的身影,她揪着的心又有了燃起了希望的火苗。“凌晨一点多室颤一次,抢救了一个多小时才抢救回来,三点多又出现了一次室颤,这次又抢救了快两个小时。一个晚上除颤了28次,才保住了他的命。是医生们一次次把我老公从鬼门关拉回来的,我真的很感激他们。”朱丽说起那晚的情景,还记忆尤新。
在经过多种途径补充钾离子,并进行呼吸机支持下,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们一夜未眠,为朱林进行了生死时速的抢救,8月30日06:20分,朱林的心跳终于转为窦性心律,心律逐步平稳。
本是一条直线的心电图终于又恢复了心跳,也为朱林下一步的抢救打下了基础。朱林的心律虽然稳定了,但由于进行了反复多次心肺复苏,低血压导致各个器官系统缺血,朱林先后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肾脏、肝脏、凝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血肌酐一度升至500umol/L,无尿,重度ARDS。但经过了几次的抢救,让医师不得不担心的是他还能醒过来吗?
众所周知,大脑缺氧时间超过4-6分钟即会出现不可逆损害,有可能变成植物人。但,出于对生命的敬畏,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生们没有放弃,家属也没有放弃,他们一起坚持努力,抗击他们共同的敌人----疾病!
由于严重的毛细血管渗漏,朱林的面部、四肢肿胀明显,球结膜水肿,眼睛外凸,双手像蒸好的包子。“简直变了一个人,每天去探望的时候,我们都特别难过,不知道他是不是能顺利醒来,也不知道他以后会怎么样?有些亲人们劝我,说他这个情况,很有可能花了医药费,人也回不来。可是,我肯定不能放弃。让我更感动的是,重症科的骆主任,她一直鼓励我,说患者那么年轻,生命力那么强,他们一定会坚持全力救治,让我一定要有信心。每次听到她的话,我都觉得心里暖暖的。”朱丽说。
与此同时,一则关于为重症丈夫筹救命钱的微信在朋友圈中广泛流传,为了筹集治疗费用以便进行长期治疗,朱丽申请了网络众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1898人倾囊相助,并筹集了7万余元善款。
在之后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们一直坚持着,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心,在科室主任的带领下,为朱林进行着一系列的抢救。经历了床边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俯卧位通气、精准血流动力学管理等抢救,朱林闯过了层层感染关,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朱林病情逐渐好转,神志也慢慢清醒。9月28日,朱林成功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10月12日,朱林成功转出重症科。“这个患者是幸运的但对于每个患者,我们都会全力以赴的救治。因为生命无价,对于危重病人而言,争分夺秒为他们争取多一分生的希望,是我们责任与使命。我们也要感谢患者家属,感谢她们对我们的信任,让我们全力以赴救治,最终让患者转危为安。”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骆雪萍主任说。
(小标)医护人员齐努力 58天“重获新生”
转入内科(综合)科室后,科室的医护人员们接力为朱林继续进行精心的治疗。在医护人员的尽心治疗和护理下,朱林的身体渐渐恢复,水肿渐渐消退,身体也一天天好起来。 10月26日,经历了快2个月的治疗后,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朱林正式康复出院。出院当天,朱林就已经能自主上楼梯了。在家修养几天之后,朱林各项身体指标都渐渐恢复,人的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目睹了朱林生死攸关的抢救全过程的家属们,深深的感受到了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护人员们永不放弃的责任和担当。感动之余,他们特意为医院送来了三面锦旗,分别来到朱林曾经进行治疗的几个科室,对医护人员的尽心照顾表示感谢。“你们精湛的医术加上绝不放弃抢救的精神,给了我丈夫第二次生命!我们家终于可以团聚。我衷心地感谢你们!”11月初,朱丽特意来到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将一面绘制着“医德高尚众人赞,医术高超创奇迹”的锦旗郑重交到了的医护人员手中,眼里满是感动的泪光。在内科(综合)科和神经内科,朱丽特意定制了“妙手回春暖人心 情系患者似亲人”、“医德高尚 妙手回春”两面锦旗,亲手交给值班医生和护士,脸上洋溢着溢于言表的谢意。“2个月来,我丈夫辗转了3个科室,但医护人员们都给予他特别专业的治疗和尽心的照顾,我们深受感动,每一面锦旗上的字都是我的肺腑之言,希望医院能越办越好。”朱丽激动的说。
这只是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成功救治众多危重病患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一直以“弘德善医、仁心济世”为宗旨,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开展新业务,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各科室紧密配合,灵活地根据患病人群、病情严重的不同,制定不同诊疗方案,深受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文/秦紫霞 重症医学科 图/患者家属提供 审核/秦紫霞)


